数字经济如何激发自贸试验区开放发展 “智慧”动力?

发布日期:2021-07-21 18:53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背景下,数字经济优势不断凸显,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作为对标国际高水平贸易投资规则,探索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载体,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以下简称“济南片区”)2019年8月启动建设以来,突出系统性、集成性创新和要素市场化改革,聚焦营商环境、贸易投资、资金跨境流动、外籍人员往来、产业集群发展五个便利化,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扩大开放为引领,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着力在“数字政务、数字贸易、数字医疗、数字金融、数字产业”五大领域探索突破,努力建设政务服务高效、贸易投资便利、创新活力强劲、金融服务完善、高端产业集聚的数字自由贸易试验区。

一、五大领域重点突破,数字自贸强势起航

(一)建立便捷高效的数字政务服务体系

以数字政务为重点,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济南片区以数字赋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国首创“数字保险箱”智慧政务,打造“数字治税”极简模式,实现省级权限事项“跨省通办”。数字政务建设成效明显,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新注册企业大幅增加。今年前5个月,济南片区新设企业5397家,同比增长52.3%;自济南片区获批以来,累计新注册企业已突破2.3万家。

1.全国首创“数字保险箱”政务服务新模式。创新“政府数据上链+个人链上授权+社会链上使用+全程追溯监管”政务数据可信共享新模式,运用区块链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等技术,将企业和个人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等证件和材料,以数字化方式自动存储到专属的“数字保险箱”。企业和群众办事,只需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打开自己的“数字保险箱”即可。自上线运行以来,群众办事提交材料数量平均减少61%,部门审核时间降低50%,实现企业开办最短用时35分钟纪录,已为2.1万家新开办企业、4.4万人提供服务并建立数字保险箱,14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全天候“秒批秒办”。

2.推行留抵退税“一键确认”税务服务新模式。济南片区推出增值税留抵退税“一键确认”制,变“纳税人申请”为“税务部门主动推送、纳税人一键确认”退税,优化重构留抵退税流程,实现由“人工衔接”向“自动化流转”转变。依托货劳税全链条一体化监管服务平台和电子税务局,实现从税务部门数据分析到纳税人信息确认、受理审核、完成退税的全流程信息化流转。提升了数据治税能力,实现可退税企业的自动识别、税企协议的网上签订、退税信息的网上确认以及退税流程的自动发起等功能,真正实现了无纸化“一键退税”。试点以来,已为60家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4.8亿元。

3.联动推进“跨区通办”“跨省通办”。济南片区依靠数字化手段,实现与省内青岛、烟台片区企业注册“自贸一体通办”,发挥“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的作用。实现“跨区通办”后,一设备研发企业半小时内办成青烟片区分公司营业执照。牵头省内有关开发区,与粤沪苏鲁冀五省30个开发区互签了“跨域通办”框架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山东省内191项、省外140项高频事项互联互通、实现异地办理,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帮助中商惠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跨省办理了北京、上海、广州等15个城市共27家子公司的变更业务,实现全省最大规模的“跨省通办”。

(二)搭建共享开放的数字贸易创新平台

以数字贸易为突破,搭建对外贸易新引擎。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济南片区抢抓数字贸易发展机遇,以创新链促产业链升级,首创“链上自贸”保税展销模式获得国家部委认可。发挥片区内信息技术企业集聚优势,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高地,实现数字技术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吸引NEC、日立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2020年,片区内齐鲁软件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5.5亿美元;完成软件出口合同额4487万美元,占全市90%以上。

1.全国首创“链上自贸”数字化贸易平台。济南片区围绕党中央“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通过“一物一码”“全程可溯”“数据共享”实现全过程监管的数字化贸易创新,大大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国际交易成本,促进知识产权跨国保护,破解进口商品难退回等问题。依托这一创新成果,片区已吸引日本LAOX株式会社、绿地国贸等区域总部落户,11家平台型贸易企业在济南综保区设立保税仓库。今年6月,LAOX SELECT山东首店开业,“链上自贸”保税展示展销试点走出济南片区,并在全市复制推广。

2.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高地。依托片区内全省唯一的“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齐鲁软件园,推进数字服务出口新模式,挖掘软件、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优势,打造“龙头引领+骨干支撑+中小企业发力+配套服务”生态,形成从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到数据加工、分析、服务的全链条产业集群。发挥片区日韩和欧美服务外包优势,拓展海外市场,激发数字服务出口活力。2020年,齐鲁软件园聚集企业4000多家,过亿元企业276家、总部类企业44家、境内外挂牌上市企业102家、高新技术企业990家,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占全市64%。

3.实现数字技术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济南片区聚集浪潮集团、华天软件、世芯电子等一大批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大和总研、日立、富士软件等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落户片区,数字技术优势明显。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优秀行业解决方案,实现由初始阶段录入、开发测试等低端业务,向自主研发等高端业务发展的创新突破,打造具有核心优势的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济南片区世芯电子科技为全球无晶圆厂ASIC 设计领导厂商, 近2年完成了应用于人工智能的7纳米芯片项目和12纳米云端运算芯片项目,先进制程之HPC与AI领域芯片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三)探索智慧便民的数字医疗创新模式

以数字医疗为方向,创建数字健康服务新格局。济南片区直面群众看病就医的现实难题,对医疗健康产业进行全链条数字赋能,在医保结算、互联网医疗审批、药材交易生态打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差异化探索。截至今年5月,片区内互联网医保大健康平台累计提供在线问诊服务超过700万人次,预约挂号服务超过120万人次,送药到家服务超过8万人次。

1.建设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创新服务模式,以医保支付为驱动,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搭建开放共享、多方参与、便民惠民的综合服务平台,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网上问诊、慢病续方、医保支付、送药上门等专业化服务。通过连接医保、药店、医疗等服务机构,实现医保、医疗、医药等数据互联互通,形成个人数字健康画像。已逐步构建覆盖山东16地市1824个乡镇的“三医联动”平台,为医保提效、三医联动、产业发展提供数字引擎。截止今年5月,平台累计服务山东参保人近850万人次,预计年底将突破3000万人次。

2.建立高效的互联网医疗审批体系。借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山东省下放审批事权的契机,济南片区积极赋能山东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和监管服务大平台建设。平台由食品药品创新和监管服务平台、医疗器械创新和监管服务平台两部分组成,具备检验检测、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创新服务、技术咨询等全方位综合功能。通过与山东省医保大健康平台深度对接,济南片区全面承接省级生物医药审评下放权限,开设审评审批绿色通道,打造生物医药审批的“自贸速度”。

3.打造“双远程一回执”“扁鹊智慧中药房”创新模式。推出“远程诊疗+审方”创新模式,推动从开方、审方到持方买药的“全程网办”。在连锁药企实行电子回执,自动匹配电子码,实现药品全程可追溯,提升安全监管水平。试行以来,济南片区漱玉平民大药房单月网络售药服务近50万人次。打造“扁鹊智慧中药房”创新模式。今年6月,济南片区高新区块扁鹊智慧中药房一期基地正式启用,通过无人化智能煎药系统,实现全程数字监管,采用古法智能煎药,实现千人千方,提供从中医处方到患者用药“一站式”服务。目前,基地日产能达1500方,实现153个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角”全覆盖,看医等药时长缩短80%,大幅提高就医体验。

(四)构建科技赋能的数字金融发展生态

以数字金融为主线,创新金融科技发展生态。济南片区以金融领域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产业金融和科技金融“双轮驱动”,围绕人力资本、数字人民币、“区块链+金融”、跨境资金流动等方面大胆探索,逐步形成数字金融产业高地。片区成立以来,新增18家自贸支行、分行,拥有跨境人民币业务资格银行40余家,毕马威、安永、渣打银行以及首家科创板培育中心落户片区。片区内基金大厦入驻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公司等50家基金机构,管理基金规模近3000亿元。

1.全国首创人力资本评价赋能体系。济南片区成立国内首个人力资本产业研究院,创建人才价值评估新模型和基于区块链技术“人才有价”评估平台,实现“知识产权可作价、成果转化能估价、人才团队有身价”。按照“四CAI”评价标准,通过大数据算法,计算综合金融身价,加强与银行、保险等机构联动,构建“银行授信、保险担保、政府补偿、基金支持、配套参与”的多维金融服务体系,让人才身价成为“硬通货”。截至今年5月,18家银行已参与共建“人才银行”,对平台综合授信额度达1800亿元。

2.打造“区块链+金融”数字保险箱新模式。济南片区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联合中国银行济南分行和第三方公司,将“区块链+金融”数字保险箱技术应用于国际信用证通知业务,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等优势,创新数据共享模式,实现了信用证实时共享,并复制推广至片区更多进出口企业。截至今年6月,济南片区“区块链+金融”数字保险箱业务累计在中国银行济南分行开户18户,线上通知信用证105笔,金额3748.53万美元,平均为企业节省单笔拿证时间65分钟,极大提升企业体验度。

3.提升资金跨境流动便利化。推动外汇管理创新,济南片区联合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推出金融改革试点20条、外汇管理试点15条等创新举措。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山东能源等8家跨国企业设立9个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推动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为境外机构开立境内外汇NRA账户,推动山东电建沙特子公司开展贸易融资贷款。今年6月,山东国惠投资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顺利发行6.4亿元“点心债”,首笔离岸人民币债券业务正式落地;中企国云星能源备案注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业务试点正式实施,济南片区跨境资金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

(五)培育融合发展的数字产业新兴业态

以数字产业为引擎,拓展智能制造自贸场景。抓住5G、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机遇,聚焦数字化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充分激发数字技术、数据资源、数字人才等要素活力,加快数字技术和数字制造融合,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助力数字新兴业态活力迸发。

1.加快5G创新发展融合应用。加快数字赋能,大力推进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基建建设,率先完成片区内济南中央商务区、汉峪金谷、超算中心等5G信号覆盖,建成开通80G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大规模互联网数据中心10个,互联网出口总带宽18.09T。截至2020年底,济南片区高新区块累计建设5G基站近1000余处,实现核心区域的5G网络深度覆盖。一流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的信息安全保障,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2.全面推进超算济南中心建设。紧紧抓住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平台优势,立足打造超算生态,服务科创济南、智造济南建设,深度融合“超级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融合计算技术与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新能源、量子信息等领域交叉融合应用创新,探索和优化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动力、新途径。济南超算建有国内首台完全用自主CPU构建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算力全球领先,累计实现可转化科技成果200多项,带动产业规模逾百亿元。

3.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高地。发挥片区内大数据产业基地、中国算谷等平台优势,催生数字产业新兴业态。大数据产业基地重点引进大数据技术研究机构、研发应用企业、众创空间、大企业总部类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中国算谷”以服务器和信创产品为核心,围绕产品和设备两个链条,引进产业链配套企业,加快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步伐,聚焦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前沿技术研发、应用技术推广和高级人才集聚,打造创新驱动源动力、产业生态新模式。

二、聚焦未来技术热点,以创新赋能数字产业发展

下一步,济南片区将以打造数字经济开放高地为引领,充分利用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手段,着力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先行先试、制度集成创新优势,培育数字化产业链条,强化数字产业与数字自贸试验区建设融合发展,聚焦加快数字新基建、优化数字政务服务、拓展数字贸易场景、探索数据交易试点、赋能数字全产业链五个方面创新突破,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特色鲜明的数字自贸园区。

1.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布局数字基建。发挥济南片区先进制造业基础优势,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发展数字生态,统筹推进5G网络建设,实现片区核心区域5G网络全覆盖。促进5G产融应用,打造智慧自贸AI场景,实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设片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自贸大脑”,搭建数据高效集聚、顺畅融通、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构建国内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为片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聚焦环境优化,深化完善数字政务。以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济南片区政务服务效能。积极拓展“数字保险箱”“泉城链”应用场景,实现由政务服务向金融、民生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延伸。推进“一链办理”提档升级,打造“泉城链”系列主题服务模式,推动济南片区自贸服务大厅“一件事一次办成”。深化部门协作,打通数据壁垒,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多“掌上办”“就近办”“免证办”等服务。

3.围绕扩大开放,拓展提升数字贸易。济南片区将加快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探索新型贸易方式特别是数字贸易、离岸贸易发展,为制度型开放探路。积极拓展“链上自贸”应用场景,加强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在保税展销基础上,向跨境电商线下自提、保税加工再出口、保税融资租赁等领域拓展,打造辐射省会经济圈和黄河流域的数字化贸易服务平台。通过主体培育、平台建设、公共服务等途径,做大做强跨境电商,打造济南片区跨境电商产业新生态。

4.紧盯行业前沿,探索开展数据交易。加快数据开放流通,依托济南片区山东数据交易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集聚优势,打造数据信息登记、数据产品交易、数据运营管理、数据金融服务等四大领域的数据交易服务,探索建设国际数据交易所。开展跨境数据流动试点,发挥片区内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优势,建设国际数据专线,打造数据专用通道。发挥制度创新优势,积极参与数据规则制定,争取数据分类监管政策,打造数据交易高效顺畅、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数字自贸园区。

5.坚持制度创新,赋能数字全产业链发展。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核心优势,围绕数字产业链堵点和企业诉求,补短板、强弱项,开展系统集成创新,搭建数字创新链、载体智能链、技术融合链。加快培育数字产业链条,放大自贸载体平台作用,实施济南片区数字自贸提升工程,服务一批数字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数字创新平台,培育一批数字产业新兴业态,加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数字确权、加工、存储、交易、监管等,构建数字全产业链,打造数字产业链条开放发展生态。

 

来源:《中国外资》



技术支持:舜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